《環球時報》英文版重點關注花園村
《環球時報》英文版重點關注花園村
2月24日,《環球時報》英文版第八、九連版刊發記者黃蘭嵐采寫的題為《賦能鄉村發展 更多中國村支書借助互聯網推動鄉村發展并走紅》的深度報道文章。
文章開篇以花園聯合黨委書記、花園村黨委書記、花園集團董事長邵欽祥在工作中說到“我們要把花園村建設成世界上最富裕、最美麗的村莊之一。”為引題,道出“《環球時報》最近采訪了幾位來自中國各地的村支書,他們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線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。盡管他們年齡和經歷各異,但都努力將公眾的關注轉化為村莊發展的機遇,共同在一線書寫著中國鄉村振興的美麗篇章。”
文章第一部分則以《打造“更美好的花園村”》為小標題,全面回顧了邵欽祥帶領花園人實現從窮到富的發展歷程,重點介紹了花園人40多年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,堅持不懈地創業創新,依靠高科技提升生產力,實現快速、健康、可持續且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。同時寫道,邵欽祥通過花園村的實踐,向全國許多前來取經的村黨支部書記傳授經驗,建議他們學習經濟學知識,真心實意地為村民服務,并引導村民更新觀念,還表達了自己會繼續前行,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花園村。
全文翻譯如下——
在今年春節假期前,邵欽祥在一次全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工作座談會上,分享了自己作為花園村黨委書記,帶領村子走向繁榮富裕的經驗。
花園村是中國鄉村振興與繁榮最著名的范例之一,取得了眾多非凡成就,獲得了諸多贊譽。根據該村提供的數據,2024年,花園村實現營業收入786億元(108億美元),當地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8.2萬元,超過了國內許多地區的城市居民收入水平。
據新華社報道,該村還被列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,并被譽為中國鄉村現代化的典范。
很難想象,這個現代化且繁榮的村莊曾經歷過一段貧困時期。1978年,花園村的人均年收入僅87元,當地人住在簡陋的土坯房里,村里甚至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。
自1981年27歲時成為花園村黨支部副書記以來,邵欽祥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引導村民擺脫貧困、走向富裕。他們在村里開辦了一家蠟燭廠,這標志著當地村民從傳統農業向工業化邁出了第一步。在邵欽祥的帶動下,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在農業之外尋求新的發展機會,這使得上世紀90年代村里建起了幾十家小工廠。
但邵欽祥對這種情況仍不滿意。他意識到,花園村不能一直局限于勞動密集型產業,而需要向高科技產業轉型。
上世紀90年代末,邵欽祥偶然發現維生素D3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,于是決定購買相關技術。隨后,經過多方努力,花園村的維生素D3產品暢銷全球,使村子的收入大幅增長。
花園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如今,村里曾經的小蠟燭廠已發展成為花園集團,這是一家高科技企業,2024年的營業收入達490億元,同時花園村里還有3050家個私工商戶。
邵欽祥告訴《環球時報》:“40多年的實踐證明,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,堅持不懈地創業創新,依靠高科技提升生產力,是我們實現快速、健康、可持續且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策略。”
邵欽祥在鄉村振興領域頗有名氣。對于許多前來取經的村黨支部書記,邵欽祥建議他們學習經濟學知識,真心實意地為村民服務,并引導村民更新觀念。邵欽祥說:“對我而言,我會繼續前行,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花園村。”